有些人說,愛情、金錢、長相等等才是維持婚姻的最佳方式。我會非常認同的。但到底什么是愛情?如今又想不明白,也沒人能解釋。
一如哈姆雷特,一千人擁有一千種觀念。我所了解的愛,是一種渴望和某人在一起,盼望美好。有些人了解愛,也許是和一個人的獨特性有關,即占有。關于這個問題有很多種。所以,是什么原因,讓一個人愛上另一個?各有各的不同。有些人注重外表,只要外表進入他的法眼,其他條件他也不會在乎。有人講究學問,只要博學多才行。那樣的轉變,愛情維系婚姻,相貌維系愛情,難道不是外表維持婚姻。愛情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別讓它遮蔽了這現(xiàn)實世界。
假如長相可以維系婚姻,喜歡相貌的人沒有什么錯;如果錢可以維系婚姻,喜歡錢沒有錯。但是,不能這樣。外表隨時間的改變而改變,對比之下,財富更容易改變。因此,若要盡可能地維系婚姻,應著重于另一半不易改變的屬性。例如:性格、態(tài)度、價值。如果你是認同的話,這些屬性不會特別喜歡ta,但如果你不這么認為的話,你會特別討厭ta。這世界很奇妙,起初關心的往往后來就不在乎,而開始不在乎的卻成為最后致命的問題。
對偏重于易變屬性的人而言,如果另一半本來吸引自己的屬性沒有了,ta就會覺得無聊,這時只有責任心才能維持婚姻。缺少責任感,出軌,離婚就會發(fā)生。
因此,婚姻最終能否持續(xù),一個是看其屬性是否會改變,一個是看雙方更加重視哪些屬性。愛情是由許多因素組成的,每一個人心中的愛都不一樣,甚至在不同的時刻也不一樣。在諸多因素中,個性與價值貫穿始終。對年輕人來說,外表、性更為重要。人到中年,錢更加重要。在年老時,學問、性格、價值觀這些內(nèi)在的屬性就更加重要。試著尋找一種更愛的、盡可能將愛的成分合理地分配,盡可能地愛一個人內(nèi)在,盡可能地付出、承擔責任、盡量忍耐,在某一階段中忍耐過去,你就會發(fā)現(xiàn),有的是虛的,有的是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