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一個新名詞社交自覺癥突然出現(xiàn),據(jù)說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疾病,也是社恐人群的痛苦。其實這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界限的另一種說法,下面一起來看看。
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聽說這個所謂的新詞。字面上可以理解,應該是在公共場所遵守公共秩序,不給別人添麻煩,不打擾別人。特別不明白為什么要加癥字。這種疾病和那種疾病從哪里冒出來?不喜歡去別人家,也不喜歡別人回家拜訪,不是嗎?
小時候,侯老師教我們遵守公共秩序。說說我的經歷。昨天中午,我去了一個攤位吃飯。幾個像叔叔一樣的人坐在我對面,在我面前聊天。他們的聲音仍然很大。最憤怒的一個接一個地吞云吐霧,完全無視我的存在。沒有素質,沒有禮貌,沒有教養(yǎng),第一時間你可能會想到很多詞來形容此刻的心情。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界限是什么?你被打擾過嗎?無論在什么場合,不要觸及別人的底線,不要打擾別人的生活。很多人在公共場合根本不注意別人的感受,至少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這些不都是個人基本素質嗎?我不喜歡打擾別人,當然也不喜歡別人招惹我。人與人之間的分寸感很重要。無緣無故被打擾比對方冷漠更痛苦。
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社交自覺癥?現(xiàn)在人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經低到這嗎?其實沒有社交恐懼。交朋友沒有想象中那么難。最好的溝通方式是讓別人舒服,讓自己不舒服。在我看來,君子和而不同。有些人沒有這種邊界意識,完全無視周圍人的感受,無意中冒犯了別人。
如何讓生活更簡單,讓自己更有趣?因為不喜歡被打擾,所以不會打擾別人。畢竟每個人的邊界感標準不一樣,盡量尊重和理解別人就好。你可能認為有社會意識癥就是不要窺視別人的生活,不要輕易認為自己生病了,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也不要瞬間爆炸負能量。對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界限來說,不妨多換位思考,不為難別人就是不為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