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在表演這種自我感動的愛。自我感動式戀愛,在他們看來,只要他們足夠努力,他們就會互相感動。但事實上,自我感動的愛最終只能感動自己,打擾別人。

一、過于卑微,容易被人看不起
張愛玲曾經說過:愛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中,然后開花。這句話是張愛玲寫給她所愛的人胡蘭成的。當時,張愛玲愛得卑微,愿意為胡蘭成奉獻一切。但我從沒想過胡蘭成會享受她的愛,享受她給予的金錢和條件,去愛一個又一個女人。
在愛情中,最重要的是愛的平等,同樣的愛可以得到一加一等于兩個結果。否則,一加一可能是負的。當一個人不愛你,但你試圖用謙卑的奉承來得到對方的軟心時,那么,只能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不能與對方分開的人,很容易被揮之不去。
二、對一個人太好,容易讓對方養(yǎng)成習慣
無論發(fā)生什么,只要時間長了就可以養(yǎng)成習慣,比如一味溺愛對方。也許在你看來,這是你愛別人的表現。如果你愛他/她,你應該不顧一切地對他好。但從他的角度來看,情況可能并非如此。
被偏愛的人總是習慣于享受現成的東西,享受你的愛和奉獻而不受感激。自我感動式戀愛,對她/他來說,你所做的一切都是自愿的,與他們無關。他們沒有義務回應你的好,但你有義務永遠對她/他好。否則,你一定不好。
三、很容易被視為備胎
人們不會拒絕對自己好的人。無論是家庭還是愛情,身邊有一個對自己好的人都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所以,有時候,即使那個人可能對你不感興趣,他也會選擇把你放在替代位置,因為他不愿意付出代價。當她/他沒有遇到合適的對象時,他會安心地享受你給她/他帶來的所有好處。但當你遇到更好的對象時,你會毫不猶豫地踢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