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因為失戀,患上性癮癥每天要十幾次,難得的是,她現在的男朋友說可以理解她。下面我們來看看什么是性癮癥的心理活動有什么。
性癮癥患者的病因及心理。
性癮癥至少有內外兩個因素。就內因而言,體內激素分泌失調是無可挑剔的。比如一個大二學生,不斷更換同居對象。后來查血發(fā)現他的雄激素比正常人高10%,醫(yī)學上稱之為性癮癥,是性功能障礙的一種,主要是由于內分泌疾病,如腎上腺腫瘤、垂體腫瘤等。
大多數性學家認為性癮癥是一個心理問題,主要發(fā)生在男性身上,男女比例為4:1,80%的人有其他類型的嗜好,如酗酒、賭博等。這是因為性癮癥可能是兒童期虐待的一個悲劇后果。虐待兒童不僅覺得生存是沒有價值的,還認為侮辱和羞恥是正常表達的一部分。
調查顯示,許多性癮癥患者來自婚外,他們尋求強烈的刺激和新奇,婚內的性行為對他們已經沒有強烈的刺激作用。這類性成癮者不僅對自己、家庭有破壞力,而且對社會也有不利影響,因為不受控制的行為可能導致犯罪。
但是,也有相當多的人認為,盡管性成癮確實表現出性癮癥的行為特征,例如,對性表現出癡迷和快樂,并且因為性而使人體驗到生命的某種情感極限,但過多的性行為被視為成癮仍然缺乏證據和說服力。
外因罪在心理發(fā)展上有偏差,與家庭、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有關。例如色情書刊、影視;長者的不良示范;精神壓力過大一時找不到更好的減壓方法,必須求助于性,最終形成心理依賴等。也有人想用性來證明自己的魅力,性伴侶越多越能讓他自信,愛只是一種裝飾。
性癮癥的危害不可低估,傷害自己,傷害人。歐陽先生的經歷就是一個例子。即使性成癮最輕,也會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比如導致遺精;網絡減少了與現實伴侶的次數,干擾了夫妻關系;或者因為浪費了很多時間而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經濟來源。德國一個中年男人因為討厭性癮癥而苦于無法自拔,甚至當了醫(yī)生,用菜刀切斷了命根。
害怕真正的親密關系。研究發(fā)現,性成癮大多來自沒有適當親密關系的家庭。學術界一致的觀點是,性癮癥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在尋求激勵和自身價值的確認。父母經常吵架,家人不善于表達感情,當事人在成長過程中沒有被愛填滿,所以他們在尋找能讓自己麻木的東西。隨著每個人的天性和環(huán)境,他們會選擇不同的性癮癥方式,或者吸煙、喝酒、花錢、打電話甚至。當然,有些不是家庭因素造成的,而是工作壓力大等其他因素。
我們必須從心理學的角度去認識那些經常從事婚外情(性)的人。一些學者把這種婚外情稱為風流成性型,指的是一系列的一夜情和多次婚外情事件,不斷地改變他們的婚外情對象本身就表明了一種試圖避免產生感情卷入和親密的企圖,當事人不愿意借此與對方產生親密的感情。這只是為了滿足一種此時此地的激情。這種婚外情中,缺乏親密感和相互承諾,而這種事件的誘因僅僅在于對性和興奮的追求,也是一種性癮癥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