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寶貝的《清醒紀》有一段話,如果一個男人不讓一個女人因為他的存在而更喜歡自己,也不讓她覺得自己比獨處時更敏感、更豐富。她隱晦的個性特征沒有通過媒體來確定,因此被認為是一種魅力。沒有讓她感覺像月亮一樣發(fā)出光澤,并影響到內心的天地。那么,她將不會愛上他。
雖然從一個女人的角度來看,但小邊認為這種解釋也可以輻射到更廣泛的范圍。世上萬物,物物相通,從一個小孔望去,往往會截獲更明亮的光。愛上誰都不能愛上的男人。
酒席間聽旁人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三十五歲的男人,塵世修煉多年,性格穩(wěn)重,事業(yè)有成。面對世事無能為力,人們去信仰神佛,整天求拜以換取庇佑。但他從不相信,也不害怕。而他這半生所取得的成就,不是天地,也不是神佛所賜,而是來自于他對一個女人的信仰。
因為給了她這份深愛,他從不隨波逐流,近世復雜,但從不染上一分;因為他堅持要給她最好的愛,他一輩子都在給她這種得之不易的天氣。
他的眼睛總是像劍一樣犀利,只有見到她,才能看到信仰帶來的光芒,充滿溫柔和憐憫。
聽完,席間一片贊嘆。女人們后悔不能遇到這樣一個高質量的男人,成為他唯一的信仰。
也有反面的例子。
一個大學同專業(yè)的女生,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是學校的大型晚會,她是那個晚會的女主持人。燈光明亮,她穿著絲綢般光滑的淺藍色晚禮服,長長的卷發(fā)披散在身上,妝容精致如雕刻。言語和行為之間,優(yōu)雅的氣質像那晚的月光一樣傾瀉而出。那時候我就想,能和這樣的女人匹配的男人一定是世界上罕見的。
后來少見她。同學傳話間得知她投身于一場戀愛。然而,并沒有得到多少令人驚嘆的幸福。
我聽說在那段愛情中,因為男人的不忠,她失去了原來的自信,整天敏感,懷疑,盯著另一半的下落,害怕一旦粗心,就會失去她深愛的男人。于是對方深感束縛,爭吵在所難免,多次向她提出分開。她又不甘心,苦苦挽留,日日患得患失。
最后見她,是在一次聚會。她的樣子,讓我感慨良多。面容憔悴,再精致的妝容也擋不住眼睛里的疲憊。
問,你這么痛苦,為什么還不離開?她搖頭,不語。
有心直口快的同學,沒忍住大聲說了一句,你是愛錯了人啊!
大家都陷入一片死寂中,都心知肚明,這話說得,一點也沒有錯。
是的,真愛,有信仰的力量,基于這種力量,驅使我們不斷提高自己,不斷使自己更好,足以匹配另一個人。而不是像深陷場戰(zhàn)爭,整天兵荒馬亂,落得滿目凄涼。
當愛情成為信仰時,它一定會成為我們生活中驚喜的水澤。即使我們走過無邊的沙漠,我們也會為靈魂放置一片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