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個人戀愛容易,但是過好日子很難。愛或者不愛都是深思熟慮的回答。
我同意亦舒說的一句話:人愛的是一些人,結(jié)婚生子的是另一些人?!?/p>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總是認為兩個人足夠愛,可以結(jié)婚,而那些不能嫁給愛人,但因為愛不夠。
真正成熟后才明白,兩個人能否生活,不是愛不愛決定的,能相愛的兩個人,從來不代表能過上好日子。
畢竟戀愛只需要兩個人愿意,戀愛的時候不用考慮未來,更不用考慮現(xiàn)在。
但是當我真的想過日子的時候,兩個人的愛情就沒那么容易維持了。在這個時候的愛情中,不僅要有花前月下,還要有柴米油鹽。
成年人的感情本身并不那么容易,尤其是兩個人想一起生活的時候。
而那些能活下去的愛情,不一定真的很愛,但往往是蓄謀已久后的深思熟慮。
要過日子的感情里,愛情無法成為一切
記得周國平先生曾說:
愛是精神生活,遵循理想原則;婚姻是社會生活,遵循現(xiàn)實原則。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東西?!?/p>
只有遵循理想原則的感情才能是精神生活,滿足對方的精神需求,維持感情。
但是在兩個人想要生活在一起的時候,需要的是遵循現(xiàn)實原則。
此時,感情中不可能只有愛,愛也不可能成為一切,即使前期可以,后期也會讓人感到疲憊。
如同當初和蔡浩泉相戀的亦舒一般。
亦舒愛上蔡浩泉的原因是對方的氣質(zhì)非常獨特。她認為能吸引她的是她最喜歡的。只要是她最喜歡的,兩個人就能愛到最后。
于是,哪怕家里人強烈反對這門婚事,亦舒還是毅然決然地同蔡浩泉結(jié)了婚。
在當時亦舒的眼里,蔡浩泉的家庭如何不重要,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如何也不重要,因為有情飲水飽。
然而,這段婚姻只持續(xù)了兩年,亦舒離開了家,原因很簡單——生活無法維持。
亦舒不想一輩子窮,也不想讓孩子陪著自己窮。
從亦舒慢慢看不起蔡浩泉,對現(xiàn)在的生活不滿意開始,曾經(jīng)的愛情已經(jīng)煙消云散,有情飲水也變成了貧賤夫妻百事哀。
戀愛中的人,很容易因為戀愛時的沖動,以為兩個人可以永遠這樣走下去,但感情真的不能那么理想化。
就像有些人會覺得,不管另一半是什么樣的,只要他們不討厭,至于別人的眼睛,他們不在乎。
但是,不在乎也許只是暫時的,真想過日子,總要對感情成熟一點。
成熟的方式不是讓自己變得強大,而是讓自己明白,當你真正想要生活的時候,愛不能成為一切。
成年人的愛情里,有很多比愛更重要的因素
有時候,一段感情之所以不盡如人意,不一定是因為兩個人沒有足夠的愛更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對愛情的看法太幼稚,導(dǎo)致他們愛錯了人,或者愛錯了時間。
就像上面提到的亦舒,她的婚姻只維持了兩三年,因為她太幼稚了。
幼稚到以為兩個人足夠愛,感情就能維持;幼稚到以為只要能吃飽,婚姻就不會有問題;幼稚到以為一旦愛上一個人,就應(yīng)該早點和對方結(jié)婚。
亦舒和蔡浩泉相戀時間很短,幾乎在戀愛時就和對方結(jié)婚了,亦舒以為,這就是把握愛情的方式。
但是,如果她一開始不用擔心,多想想愛情,她的結(jié)局可能就不會這樣了。
在感情上,很多人覺得一旦愛上一個人,就需要慎重考慮。一旦和一個人在一起,就是蓄謀已久的結(jié)果,往往說明沒有那么愛權(quán)衡利弊。
事實上,當一個人在愛情中權(quán)衡時,并不能證明他們沒有那么愛,只能證明他們對愛情的態(tài)度非常成熟。
畢竟,感情不是一件喜歡就一定要在一起的事,也不是一件在一起就一定能幸福的事。
戀愛中的權(quán)衡是在考慮兩個人未來可能會有的結(jié)局,也是在衡量兩個人是否應(yīng)該在一起,能否生活在一起。
到了某個年紀,愛情里總有很多比“愛”更重要的事。
其中一個是兩個人是否合適,另一個家庭是否能接受對方,兩個人的生活是否有物質(zhì)保障。
有些事情,太草率,很容易結(jié)束悲劇,但知道如何權(quán)衡和反復(fù)考慮,更容易滿意。
所以,一旦陷入愛情,就不要失去應(yīng)有的思想,知道面前的人該不該愛,能走到哪一步,比有多愛更重要。
葉宣在《紙婚》中寫道:有時候,婚姻的起源,除了愛情,也許還有最現(xiàn)實的相依為命。”
當你想要愛情有結(jié)果的時候,兩個人總是要一起生活。即使他們不想結(jié)婚太早,生活也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環(huán)節(jié)。
既然如此,更應(yīng)該在清楚了兩個人能不能過日子之后再去深愛。
在感情,能活下去的愛情,都是蓄謀已久后的深思熟慮,只有懂得反復(fù)思考和接近的人,才更容易擁有幸福。
即使兩個人在仔細思考的過程中逐漸分開,也只是證明了彼此沒有那么合適。這樣的結(jié)局比在一起生活后發(fā)現(xiàn)不合適要好得多。
想要幸福,本身就沒那么容易,成年人,總該學(xué)會權(quán)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