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為這樣的問題感到困擾——我愛上了一個人,但我應(yīng)該主動去爭取嗎?如果不爭取,可能還是可以做朋友的,但是如果追求后被拒絕,連朋友都做不到。所以,我到底要不要上前告訴他我的心意呢?喜歡就要去爭取,不付出過的人不會有愛情。
前段時間網(wǎng)絡(luò)上有一個熱門詞匯,叫做“佛系”。
這意味著每個人都不會為所有的人或事而戰(zhàn),沒有欲望,沒有欲望,沒有悲傷,沒有快樂,任由事態(tài)發(fā)展,追求內(nèi)心平和的生活態(tài)度。
很多人都愛上了這個詞。在他們眼里,佛教似乎就像早日理解生活的真諦,佛教似乎可以像僧侶一樣自由。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佛系”的真正含義。
有相當一部分人僅僅以“佛系”的名義,逃避工作競爭,逃避內(nèi)心真實的感情。
年輕人,面對事業(yè)也不努力爭取進步,面對愛情不爭不搶,高舉佛系的旗號,看不起人生,這樣真的好嗎?
其實不然。所謂佛系,不過是給自己的懦弱找的借口而已。
只有努力奮斗,才能在一段感情關(guān)系中積極主動。
所以,喜歡一個人,就要努力去爭取。
主動爭取能夠更大概率上成功
很多人在愛情中都有這樣的觀點——如果一個人喜歡你,他會主動來找你;如果對方對你不感興趣,再怎么努力也沒用,只會陷入混亂。
所以,感情的事情不能強求,順其自然就好了。
因為抱著這樣的觀點,很多人在開始努力之前就舉手投降了。如果他們不上前告訴對方自己的想法,對方怎么會知道呢?
其實,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們和心儀的對象的接觸并不太多。如果你喜歡的對象對自己也有感覺,那種感覺不會太強烈,多余的情感空間需要你在他面前展示,讓對方看到你更多的閃光點,讓你喜歡的對象對你有喜歡的感覺。
例如,有一天A遇到了一個女孩,這個女孩是他一年級的學生,而A有一個同學B也喜歡這個女孩。
這個女孩子由于只是簡單地看了一眼A和B,所以心中沒有什么波瀾。
有一天,當A和B一起去學校食堂吃飯時,他們又遇到了這個學生,所以開朗大方的B拿了一杯飲料,上前和他聊天,而害羞的A只能遠遠地看著他。
B把飲料拿給學妹后說:學妹,我從遠處看到你。你氣質(zhì)出眾!給你送瓶水,吃飯細嚼慢咽小心不要噎到啦!”
從那天起,B給學生留下了開朗、活潑、體貼的印象,學生對B有一些好感。
接下來,B開始了對學生的不懈追求,而A則抱著順其自然的心態(tài)遠遠地看著,卻沒有上前告訴學生自己的想法。從長遠來看,你認為誰更有可能受到學生的青睞?
我想,大家應(yīng)該都會覺得學姐更有可能會喜歡上B。由于B大膽地上前告訴自己對學姐的心意,大膽地展現(xiàn)出自己的真誠、熱情和細心等優(yōu)點。
同樣,在生活中,你喜歡的人也可能同時被別人追求。因為接觸不深,你喜歡的對象可能喜歡你三分活潑可愛,也可能喜歡別人三分氣質(zhì)冷淡。剩下的七分,你需要上前展示,讓對方看到,讓對方認識你。
只有爭取過,才不會后悔
很多人在告白前總是想著告白失敗后的尷尬和痛苦,于是把告白這件事一推再推,最后甚至放棄了。
其實,告白本身就擁有多重結(jié)局,但告白本身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
為對方準備驚喜,然后慢慢地告訴對方,這應(yīng)該是一件非??鞓返氖虑?。
哪怕對方并沒有答應(yīng)自己的請求,這件事仍然值得你去慶賀。
而且如果太擔心失敗,反而不去做,那只會給生活留下遺憾,不可挽回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