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他們會愛上自己喜歡的人,然后步入婚姻殿堂。但沒過多久,他們對伴侶那種強烈的喜愛程度就逐漸減弱了。
心理學家認為,很多人認為自己遇到了真愛
有些人甚至糊里糊涂,分不清喜歡和愛的區(qū)別。他們對愛情沒有明確的定義和判斷標準,只是純粹依靠感情。
但感覺這種東西很有誤導性,容易讓人做出錯誤的決定。
構成愛情的三個基本要素是什么,愛情是什么?什么因素能夠讓愛情穩(wěn)定持續(xù)?今天,我將從心理學的角度與大家討論這個問題。
愛情三角理論
關于愛情,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斯滕伯格曾提出過一個“愛情三角理論”。
他認為,愛情雖然各式各樣,但基本上都由三個部分組成。
愛的第一部分是親密關系,主要是指能夠促進親密關系和結合的情感,如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鼓勵、相互關注和關注。
第二個部分是激情,顧名思義,就是指性吸引力和對滿足身體欲望的強烈動機。
最后一部分是忠誠,是指投身于愛情,努力維持愛情的決心,包括保持愛情關系的承諾和責任感。
這三個部分構成愛情三角形的三條邊。不同邊緣的長度會構成不同的愛情類型。
喜歡
當親密程度很高,但是激情和忠誠的部分很低時,就是喜歡。
兩個人在一起很舒服,甚至無話不談,可以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相處得很好,但對彼此沒有身體吸引力和欲望。離開對方的時候,沒有強烈的思念,也沒有承諾和期待和對方共度余生。這就是愛,多表現(xiàn)在友誼中。
迷戀
迷戀,一般發(fā)生在不太熟悉的人身上。他們彼此的親密度不高,更不用說承諾了,卻像魔鬼一樣對彼此有著強烈的激情。迷戀的男女,往往喜歡這種單戀,他們認為這就是愛,而愛不需要理由。
空洞的愛
沒有親密,沒有激情,只是堅持對婚姻負責的態(tài)度,互相生活,這是空洞的愛。這種愛沒有溫暖和浪漫,也沒有干柴火,只有責任和義務,是一種高度道德化的伴侶關系。
完美的愛情
構成愛情的三個基本要素是,斯滕伯格認為,最完美的愛是親密、激情和忠誠。這種愛會像等邊三角形一樣牢固。
想必這是很多人都向往的最理想化的愛情,但問題在于,理想化的東西總是很難長久。
而且,人們對愛的需求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變化,比如年輕時,荷爾蒙發(fā)達,會更加注重激情。
在年紀大了以后,愛人變成了親人,會更注重親密感和彼此的忠誠。
值得明確的是,如果一段感情既沒有親密,也沒有激情,對方也沒有任何承諾和責任感,那就是沒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