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接觸新事物、融入新環(huán)境時,往往對事物的顯著特點進行以偏概全的判斷,特別是在接觸新事物、融入新環(huán)境時,最容易受到月暈效應的影響。
一、對月暈效應的闡述
月暈效應其實和刻板效應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根據(jù)事物本身的明顯特點,進而展開具體判斷。與之相反的是,暈輪效應在判斷事物時更容易產(chǎn)生一種光暈,通過局部擴散形成整體印象。
日常生活中,一些人被評價為“親切、溫柔、樂觀”等正面形象,其他人也會受到其光環(huán)的影響,在交往過程中也會無意識地給予他們更好的品質。相反地,一些人被評價為“暴躁、臟話、粗俗等負面形象,其他人則會受到周圍負面光環(huán)的影響,人們在接觸時會感覺到這個人具有較差的一面,不愿深交。
光暈就像月亮產(chǎn)生的暈圈,從視覺的角度欣賞是一種具有朦朧神秘的美感,也掩蓋了月亮實際中的空虛與孤寂。月暈效應在人們生活中尤其常見,走在大街上,美女在迎面而來的時候擦肩留下一股淡淡的香水味,根據(jù)美女的相貌、香味可以直接判斷她是美麗善良、溫柔、有氣質。從正面看,有個衣衫襤褸的人走了過來,根據(jù)他的穿著,很多人會直接認為他不愛干凈、沉默寡言。
二、月暈效應的特點
在月暈效應的基礎上,人們產(chǎn)生了一種以偏概全的看人態(tài)度,容易導致他人的優(yōu)點或缺點進一步擴大,客觀上難以理性地與人交往。從這里可以了解到月暈效應是具有遮掩性質的,在判斷他人的時候,很容易受到對他人的積極或消極的行為、性格等方面的影響,對別人不能具體地了解別人,很容易被人背后捅刀。
很多人都說情人眼中出西施,是因為在接觸對方時被表面上的某些閃光所忽悠所致。受月暈效應的表面性特征的影響,男女在談戀愛過程中很難發(fā)現(xiàn)對方的缺點,會把對方當作很好的對象。
久而久之相處,男女雙方逐漸磨合時才能看出對方的內(nèi)在本質。那也是為什么很多人長時間談戀愛后就出現(xiàn)心理落差,奇怪自己的愛人為什么會變得不一樣。本來別人并沒有光亮,只是光暈效應讓對方表面上有光暈而已,輪子效應還具有彌散性。人生中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明星做代言人的某一產(chǎn)品,粉絲會因為對偶像的認可而掏腰包購買,這種愛屋吉屋的表現(xiàn)在月暈效應中是非常普遍的。
三、避免月暈效應的方法。
人生中總會有一部分人會用好的一面來看周圍的人和事,給人以更好的品質來評價或評判別人。即使認為別人的行為是好的,也會給別人貼上“別有用心”的標簽,但也會有人以一種“別有用心”的心態(tài)去揣摩別人的行為,這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個人的疑心病重。
人總是將自己存在的某些心理特征附加在他人身上,這種投射傾向需要引起重視,要理智地剖析自己,以減少對他人的看法。與此同時,在交際過程中還需要注意第一印象,很大一部分人會根據(jù)第一印象來判斷對方的性格、人品。
第一印象是好的,在以后的交往過程中更容易讓雙方產(chǎn)生親密的念頭。人在融入新環(huán)境、接受新事物時都要注意著裝打扮、行為舉止,只有得體,才能獲得更多的機會。接觸后的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各種信息就會通過第一印象延展,需要對第一印象產(chǎn)生重視。
當別人給人留下負面印象時,需要在進一步保持接觸時不要刻意逃避,要學會客觀冷靜分析。在和人相處的過程中,不要總給別人貼上固定的標簽,懂得避免月暈效應,才能讓雙方形成穩(wěn)定的關系,保持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