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時候別人的孩子成了父母的口頭禪。似乎在父母眼里,別人的孩子總是更好,而自己的孩子不僅玩得很開心,而且總是不聽話。其實,這是一種錯誤認知。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有兩個叛逆期,一個是剛懂事的時候,一個是青春期的時候。即使是別人的孩子也會不聽話,所以家長要正視孩子的不聽話,而不是羨慕別人的孩子。
孩子不聽話怎么辦?家長先別急著打罵,試試這五種教育方式,比直接打罵管用一百倍!孩子不聽話怎么辦,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應該怎么辦?
1、細心觀察,對癥下藥
孩子叛逆,一方面越懂事,內(nèi)心的想法也開始增加。當父母下達的命令與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不同時,他就不會聽父母的話。另一方面,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的不良情緒,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后直接對他大喊大叫,導致他的逆反情緒加重,他們會反抗父母。所以,要想根治孩子的不聽話,首先要找到正確的根源,對癥下藥。
2、用其他形式代替打罵
雖然現(xiàn)在是文明社會,但在教育孩子方面,仍有家長奉行棍棒下孝子的理念。但是打罵可以起到短暫的效果,也會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所以打罵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
比如孩子不聽話亂扔垃圾,可以選擇讓孩子幫忙整理家務。一方面讓孩子明白做家務很辛苦,不能隨意破壞衛(wèi)生環(huán)境;另一方面,孩子可以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當孩子不聽話時,用其他形式代替打罵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善用獎勵而非懲罰
當孩子不聽話,不做作業(yè)時,父母可以選擇使用一定的獎勵機制來鼓勵孩子完成作業(yè)。例如,他們可以讓孩子看半小時的動畫片或玩半小時的游戲,這樣他們就更有動力完成作業(yè)。
如果父母只知道對孩子大喊大叫,或者用懲罰來威脅他,他們就會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因此,對于孩子來說,父母善用獎勵比盲目使用懲罰更有效。
4、制定規(guī)則
孩子們對這個世界很好奇,甚至有些大膽,但孩子們不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這需要父母為孩子制定一定的規(guī)則。教育孩子也是如此。當孩子清楚地知道什么行為是不應該做的,知道做錯事是負責任的,就會減少孩子的不良行為。
5、控制情緒,聽取孩子的想法
當孩子不聽話時,父母需要知道他不聽話的原因,尊重他的想法。往往事情發(fā)生的時候,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責怪,忘記孩子內(nèi)心的想法。
作為成年人,父母的情緒管理能力比孩子強得多,即便如此,還是會有情緒失控的情況,更何況是一個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因此,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和認識孩子的情緒,并在拒絕孩子的要求時考慮他的感受。
孩子的想法不能總是與父母的想法一致。當孩子的想法與父母相反時,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隨意用不聽話來定義孩子。父母和孩子一樣,也在學習,只是孩子學會了如何與世界相處,而父母學會了如何與孩子相處。教育觀念必然會隨著時代的步伐而改變。如果父母仍然遵守規(guī)則,不知道如何靈活,那就會適得其反。
一切順從的孩子不一定優(yōu)秀,如果他只聽長輩的意見,逐漸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當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不聽話時,他們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平和的態(tài)度看待孩子的抵抗。同時,父母需要經(jīng)常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畢竟,只有相互交換想法,父母和孩子才能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