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做人要低調(diào)?人們必須學(xué)會保持低調(diào),其是在某個領(lǐng)域表現(xiàn)優(yōu)秀的人,甚至名人和強人,一定要低調(diào),否則客觀效果不好,至少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
我在老子那里找到了理由,老子為什么要歸隱,大多數(shù)人不正確地理解,就我而言,他西去,歸隱是有原因的。
當(dāng)然,老子是一個虛構(gòu)的人,是一個傳說中的人物,道德經(jīng)典也可能是一群文人的集體智慧,以老子的名氣,把作者放在他身上。就像《黃帝內(nèi)經(jīng)》與皇帝無關(guān)一樣,作者用皇帝的名字來宣傳或征服讀者。
無論如何?既然把《道德經(jīng)》放在老子頭上,塑造了一個老子,就要從老子身上分析講道理。
全世界都認為老子西去歸隱,是因為中原大亂,老子為了躲避戰(zhàn)爭,才選擇西去歸隱。也有人認為是因為老子想去化胡騎青牛西,這些原因都是錯誤的,不會因為這些因素而失去。
想想中原戰(zhàn)爭,那么多士兵,那么多富人,那么多官員,那么多窮人,那么多文人,那么多各種各樣的人..!沒有西去歸隱,為什么老子一個人歸隱?
假如是為了化胡,那胡人給他請?zhí)麊?還有是哪個胡人邀請他了?如果是胡人邀請他去講學(xué),總要派人接送吧!一定要有保護人員!沒有車輛,沒有馬,給驢也可以!怎么騎著一頭青牛呢?牛在山路上行走,行走速度會是老子的首選嗎?此外,他在中原沒有人邀請他講課,也沒有為他設(shè)立演講場所。胡人怎么知道他會說話?
《道德經(jīng)》是在函谷關(guān)遇到尹喜后寫的,不靠譜。道德經(jīng)是老子一生的智慧,是老子的主題,幾天寫不出來。況且當(dāng)時不是寫的!是雕刻木簡還是竹簡,一天能刻幾個字?5000多字,那是一時半會能刻錄好的嗎?
另外,一個守關(guān)的尹喜怎么會存放這么多竹簡和木簡呢?我懷疑這個《道德經(jīng)》是老子在洛陽的時候早就刻錄好的,由于比較重,選擇一頭牛托運。你去西域看看,牧民們搬家,不需要馬,而是用駱駝,駱駝的荷載比較大,馬雖然走得快,但荷載不好。老子要西退,還是要有一些必要的家當(dāng)。洛陽沒有駱駝,所以他不得不用一頭牛既然要去深山老林修煉,還是要帶必要的日用品,就選擇用牛托運。
老子不怕中原戰(zhàn)爭,因為他老了,沒有財產(chǎn),不怕抓壯丁,不怕亂民搶劫財物。要歸隱,要修煉,不用西去,可以在洛陽的山里修煉?,F(xiàn)在洛陽附近有個地方叫老君山,據(jù)說是老子修煉的地方。既然可以在老君山修煉,為什么要去函谷關(guān)?
那么老子為什么要選擇歸隱呢?主要原因是擺脫煩惱!老子在洛陽寫道德經(jīng),告訴很多人,很多當(dāng)?shù)厝硕贾浪苈斆鳎駝t山東孔子怎么能去拜訪他呢?
既然當(dāng)?shù)厝酥浪苈斆?,為什么不為他搭建宣傳平臺呢?官方宣傳他,給他一些津貼,出版他的《道德經(jīng)》,傳遞給老百姓。這些諸侯和老百姓不崇拜他嗎?
他為什么要離開這個故土呢?沒有煩惱:沒有人愿意逃進空門,沒有怨恨:沒有人愿意離開家鄉(xiāng)!
老子逐漸發(fā)現(xiàn),人性中有一條鐵規(guī)律。如果你有天賦和成就,當(dāng)你向陌生人展示時,你會得到崇拜。當(dāng)你向熟人展示你的天賦和成就時,你只能得到嫉妒或遠離別人。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規(guī)律呢?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每個人都在掩蓋自己的缺點,展示自己的長板,你用自己的長板,展示別人的缺點,別人為了自我保護,會有莫名的抵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嫉妒。
比如某足球明星,對足球方面長板,在其它方面短板。你要在大家面前驕傲,籃球明星會反感,因為籃球明星籃球比你打得好。
正是因為每個人都有長度,才支撐著每個人生存的動力。即使是那些乞丐也會為自己和自由感到驕傲。
你的才能:第一次在熟人面前向你表示祝賀,同樣的才能:第二次在熟人面前展示別人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你的才能在熟人面前多次展示,別人會認為你不好。
我認為老子太理性了,太聰明了,所以他選擇歸隱。雖然老子從此從世界上消失了,但他的《道德經(jīng)》留在了世界上,他的思想是永恒的!
因此,做人也應(yīng)該如此,盡量不要在熟悉之前多次宣傳自己同樣的才能,但如果他們有一顆崇拜你的心,那就另當(dāng)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