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的原因,為什么有的人會習慣說謊話?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父母教我們不要撒謊,我們都知道撒謊是一種不良行為,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撒過謊,我們每天都撒謊。
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費爾德曼做了一個實驗,人們在日常交談中用隱藏的相機錄制現(xiàn)場。統(tǒng)計結(jié)果令人吃驚:每人每天至少撒3個謊。撒謊的內(nèi)容主要與情感和感覺有關(guān),包括情感、觀點、對他人或事物的評價等,人們傾向于假裝積極和積極的感覺。
在心理學上,謊言有一個定義在知道真相的情況下,故意隱瞞、歪曲事實或憑空編造虛假信息誤導(dǎo)他人。也就是說,說謊就是一種欺騙。
謊言實際上是一種生存本能,是人類本能產(chǎn)生的自我防御保護機制。人天生就會說謊,可以說從娘胎里出來,人就有說謊的潛力,說謊的基因已經(jīng)深種在人體內(nèi)。
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小嬰兒就知道用笑容騙到大人的注意。孩子四歲左右,開始判斷在什么情況下,一定要撒謊。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欺騙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現(xiàn)象之一。很多動物都會欺騙。例如,狐貍,當它遇到比自己更厲害的熊時,就會裝死躲過被吃掉的命運。
你能接受對方說謊嗎?
如果你在意的人對你說謊了,你會怎么辦?你會生氣、恐慌、失望、困惑,還是冷靜面對?你是揭穿他?還是想想,是什么讓他撒謊?
事實上,這比撒謊是對是錯更重要。我們應(yīng)該了解說謊的動機和背后的原因,警惕惡意謊言。
有時說謊,與一個人早年成長的自卑感有關(guān)。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受到了不恰當?shù)慕逃?,如體罰、期望過高、冷漠、粗暴等。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缺乏安全感,覺得說真話很危險,所以我會有撒謊的防御機制,甚至形成習慣。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需要從更深的層面去了解我們所愛的人為什么撒謊。
而且,如何在兩中創(chuàng)造一個誠實的空間,而不是堅持發(fā)現(xiàn)謊言,將是每個人最寶貴的學習。
我們到底為什么需要說謊?
說謊有時是同理心的表現(xiàn)。很多時候,善意的說謊只是說話的策略,有些謊言是因為迫不得已。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具體分析說謊,說謊往往是一種出于自我防御和自我保護的無意識行為。它反映了人們對周圍環(huán)境的焦慮和不安全感,以減少人際沖突。
說謊的人一般有幾種動機:
為了自己得到實際的利益;
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將事實放大,夸張吹牛;
為取悅他人,照顧他人的情緒,讓他人感覺更好;
為了減少沖突,讓自己處于更安全的人際環(huán)境中;
為了保護自己,當壓力無法解決時,撒謊可以給自己借口,減輕壓力,保護自己。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撒謊與身份維護、自我呈現(xiàn)和印象管理有關(guān)。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或多或少是改編和包裝的。通常,人們會根據(jù)當前的環(huán)境調(diào)整自己的表現(xiàn)和表達方式,以塑造更好的形象和身份,獲得或提高他人的情感支持,影響他人的偏好,贏得他人的認可,贏得他人的尊重、敬畏或同情。實現(xiàn)這些目標對人們社會交往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撒謊成為一種非常常見的社會行為也就不足為奇了。
剛開始說謊的時候,因為道德感和行為不一致,說謊者會感到尷尬和羞愧,害怕被別人暴露,從而產(chǎn)生情感壓力。但是,如果說謊者從撒謊中受益,他會逐漸調(diào)整對撒謊的態(tài)度,從而緩解道德感和行為不一致造成的情感壓力。于是,說謊者不再感到焦慮,或者開始覺得說謊“無所謂”了。
說謊行為還會根據(jù)結(jié)果的反饋不斷演化。隨著說謊頻率的增加,對方的識別能力逐漸提高,說謊行為也會相應(yīng)演變得更加難以捉摸。為了更好地防止謊言被發(fā)現(xiàn),人們也有自欺欺人的能力,自欺欺人使謊言行為合理化。
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習慣說謊是人們利用心理防御機制無意識地消除焦慮的過程。一旦這個過程建立起來,人們就會出口成謊言而不改變顏色和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