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七年癢,為何七年之癢都得離婚?七年之癢是一個漢語詞,意思是七年后愛情會進入一個危險的時期。起源于1955年美國電影《七年之癢》。
仔細觀察民政部發(fā)布的《2018年4季度各省社會服務統(tǒng)計數據》,可以發(fā)現2018年全國結婚登記人數為1010.8萬對,離婚登記人數為380萬對。具體到城市和地區(qū),京津滬渝四大直轄市離婚率不低,天津離婚率高達62.3%,也就是說在天津,幾乎每五對夫婦結婚,就有三對夫婦離婚。相信每一對戀人攜手結婚,宣讀彼此的誓言,心里一定會憧憬著和對方白頭偕老,但為什么有那么多感情熬不過七年之癢?
不禁感嘆,現代社會離婚率如此之高,更別提當初面對面山盟海誓地說愛你到永遠的人最終也分道揚鑣了。結婚的兩個人,就像走在沙漠里的一對游客。起初感覺到腳下綿綿細沙,背上滿滿一壺幸福,激情澎湃地去實現夢想,慢慢地,時間長了,走得也遠了。戀愛中最初的熱情被沙漠的危險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身心的疲勞,再次看著,沙漠的盡頭還很遠,回去的路消失了,突然醒來,夢想不一定很美。
是的,就是人的細胞平均七年就能完成整個新陳代謝,其實這是一個累積的年限,人體的細胞替換是同時進行的,并非一個個完成。七年之癢就像我們身體里的新鮮感。當愛情或婚姻生活到了第七年,可能會因為愛情或婚姻生活的平淡而達到倦怠的頂峰,經歷危機考驗。
根據戈特曼博士的實證研究,離婚有兩個高風險,第一個是平均結婚年齡5.2年,與夫妻雙方無法有效處理沖突有關。平均結婚年齡5.2年,已經發(fā)生了這么多矛盾,最后走不動了。更何況是七年?
當我們第一次墜入引我們的往往是那些與我們截然不同的人?最終卻因性格不合,三觀不合而選擇分開。為什么后生活在一起,這些差異又給夫妻關系帶來了麻煩?難道不能像以前那樣給對方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嗎?
事實上,它涉及到一個完整之我的整合過程,即我們常說的磨合期。一項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某大學進行的調查顯示,4000對夫婦已經訪問并跟蹤了20年。結果顯示,婚后14年是夫妻或夫妻感情生活的重要障礙,許多男女在共同生活14年后分道揚鑣。對于那些成功度過“十四年之癢”的夫婦來說,他們中也有不少人曾想過離婚,只是因為孩子、經濟等問題以及對婚姻的責任感,才把他們留在了婚姻生活中。離婚冷靜期通知書真的能降低離婚率嗎?關注明君情感為你解答!
以我讀者陳歡為例,她和丈夫從認識到結婚十年,結婚快七年了。她覺得很多事情都在淡薄,從兩個人互相責怪,互相抱怨生活中的不如意開始,陳歡對丈夫更多的是責任,而最初的愛和信任逐漸消失。有時她覺得也很可悲,現實中的柴米油鹽會改變一切,包括最初的心跳,陳歡無法再對他產生情緒波動,也不會再向他傾訴心事。根據她的說法,陳歡今年35歲,自己最美麗的時光大概在8年前,那時她27歲,與丈夫相識兩年。
科學統(tǒng)計顯示:女人一生中美麗的巔峰是27歲,此后,美麗的容貌狀態(tài)便開始呈現逐漸減少的趨勢。尼采說:在你進入婚姻生活之前,一定要先反問自己,是否能與這個女人白頭偕老,還能談笑風生。婚后,陳歡開始為婚姻而煩惱,以前和丈夫無話可說,現在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失去了交流的欲望。陳歡明白,這次考驗是感情的轉折點,一旦成功,感情就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相反,兩人的關系可能會分裂,最終導致婚姻破裂。但陳歡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她有心無力,更多的是無奈。
以上便是關于離婚七年癢,為何七年之癢都得離婚的內容,離婚冷靜期通知書真的能降低離婚率嗎?關注明君情感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