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忍孰不可忍?究竟代表的是什么意思?許多俗語,經(jīng)過千百年的流傳,常常改變其原意。這句話就是一個例子,現(xiàn)在的解釋是:如果這件事都能容忍,還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呢?意思是絕對不能容忍。通常是描述人們對不能容忍的事的憤怒和激動。但是實際上,這個句子的原意并非如此,來自于《論語.八你第三》,原文如下:
子曰謂季氏:八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在孔子時代,季氏是魯國的三個權(quán)臣,這三個是孟孫、仲孫、季孫,國君都無計可施,國家政權(quán)控制在他們手中,魯國的國君非常可憐。
有一天,季氏這個權(quán)臣很高興,就在家里開家庭舞會,按照規(guī)則他們只能欣賞四人一排的舞蹈,但是他居然擺出了八人一排的舞蹈,這完全是天子才有資格欣賞的,這說明他們已經(jīng)不再把國君放在眼里了。有些人對孔子說:是可忍的,孰不是可忍的。
后來的許多人都是這樣解釋的,好像孔子聽了這件事,很生氣,輪拳,敲桌子,厲聲喝道:季氏做了這樣的事我們都能忍受,那還有什么不能忍受的呢?假如真有這樣的解釋,那就違背了前面《學(xué)而》所說的夫子溫良恭儉讓之中的溫,那孔子的修養(yǎng)就有問題了。
因此,孔子并非這個意思,孔子是說,這要注意,季家的雄心壯志不小,像這樣不敬天子的事,季家都忍心做了,還有什么事他們不忍心做呢?叛逆,叛逆,他們遲早會做的。通過這件事,孔子斷定季氏可以做任何事,將來可以謀反。因此說是可忍孰不可忍,并非孔子在那兒發(fā)脾氣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