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兒時的經(jīng)歷,也可能是由于自我認知的障礙,有許多人在處理人情世事時總要依賴別人,我們稱這種性格為“依賴性人格”,嚴重就會形成依賴型人格障礙。
造成這種性格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成長環(huán)境,早期由于“過分溺愛”或“缺乏愛”而使自己喜歡依賴他人。嬌生慣養(yǎng)的孩子,什么事情都想找人幫忙,小時候就一直住在暖房里,成年后不得不獨自面對社會,常常難以適應。
缺乏愛長大的孩子,不是他們不成熟,而是他們成熟得太早,才懂得體諒大人的痛楚和難處,從小就很懂事,但在內(nèi)心深處他們渴望得到愛,長大后依然喜歡付出,以此來換回愛,容易患得患失,沒有安全感。
當然,我們希望自己做得更好,做得更有信心,做得更陽光,但遺憾的是,早期愛情的缺失對我們的生活是無法彌補的,那種每一根毛孔都散發(fā)出自信的自我的人,不是學過的,我們只會盡力,一方面去適應自己的性格,一方面去克服自己的缺點。
一、適度依賴可以使我們走得更近。
依賴型人格障礙患者對待感情更專一,雖然往往是最易受傷害的那一個,所以相互依賴的情侶們更容易白頭偕老。
如今媒體都喜歡宣揚獨立,但有時候過于獨立的人顯得人情味淡薄,如果你喜歡依靠別人,那也不盡然是一件壞事,美國心理學家Bernstein在他的著作《關(guān)系》中說:“適度依賴是一種安全的依戀關(guān)系,依賴型人格障礙能讓人更加親近,過度依賴會使人感到焦慮,缺乏安全感,逃避依賴會使人變得冷漠?!?/p>
因此,在一定的安全范圍內(nèi)保持依賴,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升華,把握這一度,要有自己的生活,又要在依戀中加深感情。
二、擺脫對感情的過度依賴,放松自我。
有的人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容易陷入情緒焦慮,比如我的一個朋友,她把精力都放在了男友身上,為男友付出了很多,有時候男友離開一段時間沒有及時回信息,她就顯得焦急,打電話發(fā)短信發(fā)瘋,由于過分的依賴,他們的愛情最終走向了終點。男朋友說,并非不愛她,只是和她在一起太累了。
明知道心中很愛對方,不想傷害對方,把這一切都歸結(jié)為在乎對方,其實是在乎自己失去的安全感。因此,有人說,過分依賴的人總是想的太多,占有欲太強。
首先,依賴型人格障礙者不能把愛看得太重,愛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們還要有工作、愛好、親朋好友,給愛留點余地,才能喘得過氣。第二是要把自己看得很重,自己是父母的心頭肉,卻在別人面前那么卑微,這樣的父母都愧疚。情感要依靠,更要輕松愉快,人要灑脫些,是你的不留,不是你的不留,保持緘默,才能保持高貴。
三、自信來源于成功的累積。
為自己做個手帳,記錄在別人的口中自己的優(yōu)缺點,后面記錄每一個你成功的例子,記錄自己認為有收獲的事,獲得成長的事,不斷地提醒自己找到自信。
要想得到成長,首先要找出自己的長處,靠自己解決當下的一些問題;要找出自己的長處,用自己的長處去處理小事,對別人的好感就會明顯降低,也就不會把將來的自信說出來,自信就是把成功的事例,銘記在心底。
四、學會做“壞人”
心理分析顯示,依賴性人格者大多內(nèi)向,做事盡量避免與他人發(fā)生沖突,喜歡服從他人的意愿。性情柔順,不好拒絕,是怕傷人,歸根結(jié)底,依賴型人格障礙的人心胸過于柔軟和敏感。
在這個弱肉強食、欺軟怕硬的社會里,強勢的人總是占了上風,善良而溫順的人被當作“老好人”對待,其實,他們在為爭取屬于自己的利益,不讓自己受委屈本沒有錯,
不要害怕拒絕別人會導致關(guān)系變壞,自己不喜歡做的事不要委屈自己去順從別人,我們不是圣母,堅守自己的位置才是生存的尊嚴,不愧是心地善良的“壞人”,才能感受到自由。
五、尋找適合自己的圈子和職業(yè)。
這里有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就是錢和關(guān)系,我不會道貌岸然的告訴你要自立自強,依賴型人格障礙患者要改變自己,適應社會,努力活下去。
對那些心地善良的人來說,他們愿意不畏艱險,奮不顧身地工作,但這并不意味著每個人都喜歡奮斗,都能忍受老板數(shù)落和996式的生活方式,對于那些有依賴性的性格的人來說,遇到問題喜歡求助,但與人打交道時又難以適應,那么就可以選擇一些安靜的工作,比如編輯、科研、教師、檔案管理……這些職業(yè)圈相對簡單,輕松,不會被社會成功學蒙蔽,也不會因為沒賺到大錢而感到自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yè)圈,找到適合自己的更重要。
六、以自己的方式釋放壓力。
依賴性人格在性格上偏于內(nèi)向,缺乏安全感,喜歡的往往是安靜的活動,可能是缺乏鍛煉導致精神萎靡,可以通過鍛煉的方式刺激大腦皮質(zhì),產(chǎn)生多巴胺來舒緩壓力,并增強自信心,或外出郊游、旅行呼吸新鮮空氣,開闊眼界,看更廣闊的世界,才能培養(yǎng)更堅強的心,不能把自己壓抑在狹小的空間里,長期下去就會導致抑郁,壓力是必然的,你需要找到自己喜歡的解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