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特征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后天家庭、學校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通過孩子自身的實踐活動和主動性逐漸形成的。人的性格和什么因素有關?
一、來自生理因素的影響
性格的形成與發(fā)展有其生物學的根源。遺傳素質是人格形成的自然基礎,為人格形成和發(fā)展提供了可能。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首先,由于社會文化的評價和自我意識的作用,一個人的外貌、身高、體重等生理特征會影響自信、自尊等性格特征的形成。第二,生理成熟的早晚也會影響性格的形成。一般說來,早熟的學生喜歡社交,責任心強,較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易給人好印象;晚熟的學生往往憑自己的態(tài)度和感覺行事,責任心不強,小太遵行校規(guī),很少顧及社會規(guī)范。第三,某些神經系統(tǒng)的遺傳特征也會影響特定性格的形成,表現為或加速或延遲。這從氣質和性格的相互作用可以證明,活潑的人比抑制的人更容易形成熱情大方的性格;在不利的客觀情況下,抑制的人比活潑的人更容易形成膽怯懦弱的性格特征,而在順利的條件下,活潑的人比抑制的人更容易成為勇敢的人。第四,性別差異對人類性格的影響也有明顯的作用。一般認為,男性在性格上比女性更獨立、更自主、更具攻擊性、更主導性,更具競爭力,更敢于冒險;女性比男性更依賴,更容易被說服,做事有分寸,更有耐心。
二、來自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
家庭因素對性格形成與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接觸到的最初的教育場所。家庭的經濟政治地位、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水平、父母的教育態(tài)度和方式、家庭氛圍、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和地位等。,都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家庭是制造業(yè)的工廠。
1.家庭氣氛與父母的文化程度對兒童性格的影響
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之間的關系,會直接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一般來說,家庭成員之間和諧、安靜、愉快的關系營造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性格有積極的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相互懷疑、爭吵和不和諧的關系造成的家庭緊張,尤其是父母離婚的家庭,對孩子的性格有負面影響。大量研究表明,離婚家庭的孩子比完整家庭的孩子表現出孤獨、冷漠、沖動、說謊、恐懼、焦慮甚至反社會等不良性格特征。
研究發(fā)現,父母的文化程度會對孩子的性格發(fā)展產生很大的影響。父母的文化程度對孩子的自制力和靈活性有顯著影響;母親的文化程度對孩子性格的果斷性、思維水平、求知欲和靈活性有顯著影響。父親文化程度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孩子的意志特征上。母親的文化程度不僅對孩子的情感特征和意志特征有一定的影響,而且對孩子的理性特征有很大的影響。
2.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態(tài)度與方式的影響
父母的教育理念具體體現在:父母對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對家庭教育中角色和職能的理解,父母對孩子權利義務、地位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看法,父母對孩子成功的價值取向,父母對與孩子關系的看法。研究發(fā)現,父母的教育觀念是否正確決定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tài)度和方式,父母的教育態(tài)度和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發(fā)展,尤其是性格的形成和發(fā)展。許多心理學家研究了父母的教育態(tài)度和方式對孩子性格的影響。結果表明,在父母不同的教育態(tài)度和方式下成長的孩子性格特征存在明顯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