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最大的障礙往往不是瑣事,不是涉及原則的重大事情,而是婆媳關系。婆媳關系已經(jīng)是中國文化中一個相當精彩的傳統(tǒng)。似乎在哪個時代,婆婆或多或少都不喜歡媳婦。婆婆為什么針對兒媳,婆婆針對媳婦的原因是什么?
以前婆媳問題很嚴重,婆婆是天,媳婦是地,婆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如今社會進步了,媳婦的地位也開始逐漸有所回升。特別是現(xiàn)在80后的90后媳婦,自己經(jīng)濟獨立,性格也比較張揚。再加上獨生子女的加持,每個人都是自己家里的心肝寶貝,為什么去別人家,被陌生人冤枉。
雖然現(xiàn)在媳婦的地位提高了,但是真的要問婆婆心里話,對媳婦的厭惡一點都沒有減少。每個人都是女人,婆婆也是從媳婦那里熬過來的,為什么熬出來后還要重復媳婦當年受到的傷害呢?
婆婆針對兒媳歸根到底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自己的兒子。
自己的兒子是自己懷胎十月,辛辛苦苦生下來的。一手把兒子拉大,無論是精力還是財力都花了不少錢。拋開婆媳問題不談,大多數(shù)母親都是全心全意地愛著自己的孩子。在母親眼里,孩子永遠是最好的,總覺得兒子值得更好的照顧。
雖然媳婦可能因為愛情嫁給了兒子,但與母親相比,她永遠不會像母親那樣無私。如果問婆婆對兒子好還是媳婦對丈夫好,最后的贏家一定是媽媽。
所以對于媳婦來說,婆婆總覺得媳婦做得不夠好,要更好的照顧兒子。但從媳婦的角度來看,媳婦也會在自己家里好好照顧,恐怕家務也沒做過。當兩個人結婚時,他們應該一起承擔未來的生活,而不是作為母親結婚。他們?yōu)槭裁匆鲆磺?
事實上,婆婆和媳婦本身都沒有錯,大家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也確實說過去。婆婆更愛孩子,所以婆婆希望媳婦能達到這樣的高度。但是媳婦肯定達不到婆婆所期望的高度,媳婦的身份是妻子而不是老母子。
因此這樣一來,婆媳問題就會在所難免。彼此會覺得對方不夠尊重自己,覺得對方做的事情太多了。
所以這個時候更多的是看,兒子到底要怎么做。如果兒子站在婆婆的立場上,恐怕這個小家庭經(jīng)常會雞飛狗跳。當媳婦的委屈積累到一定程度恐怕這個家也沒有辦法繼續(xù)下去。
如果兒子站在媳婦的立場上,情況會相對好一些。因為婆婆不在乎兒子,婆婆可能會把這種憤怒轉移到媳婦身上。
因此,更好的辦法是,彼此都有自己的空間,不要讓婆婆過多地參與自己的生活。當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而且要站在比較中立的立場上。同時,兒子需要讓婆婆知道她對兒媳的愛,也需要讓兒媳知道丈夫對母親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