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家人脾氣暴躁易怒是什么心理?俗話說:肘向外拐。講的是對外人很好,但對家人沒有耐心,脾氣暴躁。量變導致質(zhì)變。如果經(jīng)常肘向外拐,說明自己有心理創(chuàng)傷,這樣的心理創(chuàng)傷會導致心理疾病。這種心理疾病不僅傷害了他自己,也傷害了他周圍的人。
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看看欺軟怕硬是如何形成的。在公司領(lǐng)導眼里,大明是個好下屬,朋友覺得他有情有義,對父母是個孝順的好兒子,但每次大明回家,對妻子和孩子來說,他都是個噩夢。那天晚上,大明醉醺醺地回家了,他一腳踢開門,嘟囔著不知道在說什么,他的妻子小美在起居室里等了很久,她急忙迎了上來,因為踢門的事讓小美有些不滿,她輕輕地說:別踢門了嗎?小孩睡著了。大明滿口酒氣,氣勢洶洶地說:怎么了?不滿意?踢門怎么了?你不知道我什么時候回家這么長時間了嗎?不知為我開門?
看到大明怒目圓睜的樣子,小美敢怒不敢言,而且夜深,便不愿再與大明爭吵。一想到婚前大明態(tài)度的急劇變化,她就感到悲傷,尤其是每當大明在外面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回家后就會把家人撒氣,她真的受夠了。沒有,大明又開始嘮叨起來:我在外面累死累活,你知道我這一切都是為了誰嗎?就是為了你和孩子!為這所房子。
大明的兒子小明縮在被子里,哆嗦著聽著起居室里爸爸大吵大鬧的聲音,他突然想起,那天他背著媽媽買的新書包來到學校,結(jié)果被同班同學欺負,把書包弄臟了,手上還有個大口子。他哭著對爸爸說,可爸爸卻大聲呵斥他,懦夫!連自己的東西都保護不好,他們?yōu)槭裁雌圬撃?,不欺負別人?您認為您沒有任何理由嗎?面臨父親的呵斥,小明非常傷心,三觀還不健全的他想,也許我有些錯誤,否則父親就不會這么罵我了。
可憐的小明壓抑著他悲傷和不甘的情緒,他不知道這是他生命中的創(chuàng)傷。此時,起居室里一陣鈴聲響起,原來是大明的朋友招呼大明去喝酒,大明不顧小美的阻攔,急忙離開。大明家族的故事到此結(jié)束。大明把外界的壓力和委屈都發(fā)泄到家人身上,可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對家人脾氣暴躁易怒是什么心理?
1.對外界好只是為了滿足自己。
和大明一樣,他們對外界表現(xiàn)得很好,并非真正的好,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她們對自己的評價極低,散發(fā)出的只能是消極的態(tài)度,因此只能通過外界對她們的好評來滿足她們,讓她們覺得沒有被外界拋棄,得到外界的愛,從而承認她們的價值。當外界有一點差評時,對他們來說是致命的打擊,但他們會默默地隱藏自己的情緒。對他們來說,存在的價值不是他的自己,而是他的做了什么。
這種建立在外部的自我價值只會導致他們不斷對外部好。他們越是被外界認同,就越是自我感覺良好,可這都是以抑制情緒為代價的。比方說,大明不想做這份工作,但是為了得到父母的期望,朋友的羨慕,他們會硬著頭皮去做??傊瑒e人覺得好,他就覺得好。她們追求名利,這個社會最向往什么,她們就追求什么,其實她們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么。
表現(xiàn)得積極,卻又迷茫。幼年時,他們的自我沒有發(fā)展。就像現(xiàn)在的小明一樣,他有一個失去自我的父親大明。為了彌補父親的心理創(chuàng)傷,他現(xiàn)在會不斷壓抑自己,重新走大明的老路。
2.對家人不好也是為了滿足自己。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會消失,只會轉(zhuǎn)化為另一種形式。當大明在外面受到一點否定時,他的內(nèi)心會產(chǎn)生巨大的負面情緒,這不僅是他們口中的委屈。雖然這種負面情緒不會發(fā)泄在外人身上,但也不會消失,而是家人的暴躁和憤怒。未滿足的自戀需要,會選擇在弱者中獲得。被強者打了一拳,就會跑到弱者那里發(fā)泄。
正如大明對外人好,卻對家人不好一樣。對他們而言,外界需要得到愛,得到認同,因此對他們而言,外界是強者,同時,家庭也是他們眼中的弱者。她們的心理創(chuàng)傷,因此不能很好地處理自己的情緒,不能很好地改變各種社會關(guān)系,才會導致欺軟怕硬。因此,有許多人,當他們老了,就會感到愧對后代,那是因為他們年輕時受到了心理創(chuàng)傷,而這種傷害會從他們的孩子身上發(fā)泄出來,等經(jīng)過時間和經(jīng)驗的歷練,能從心理創(chuàng)傷中走出來的人,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對孩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