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在與孩子交往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喜歡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而一旦他們的要求未得到滿足,此時有些孩子就會“亂發(fā)泄”,這時不如試試“踢貓效應”。
兒童"亂發(fā)泄",父母不能任其發(fā)展。家里人老人家非常寵愛小孩,事事滿足小孩,王女士一度擔心小孩會被“寵壞”,于是她就這一問題與家里人老人家溝通,并要求以后小孩不管有什么要求,都要事先跟她商量,只有她同意了才能滿足小孩。而且,這一天,孩子一直吵吵嚷嚷地讓老人帶他去公園玩。
由于正值中午,戶外天氣比平時更熱,王女士擔心小孩和老人中暑,于是態(tài)度堅決地拒絕了小孩的要求,在小孩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后,便開始“亂發(fā)泄”,邊哭邊向小孩扔玩具。王小姐見此情景十分惱火,但仍耐心地和孩子講理。
但是不管王女士說什么,那孩子都沒聽進去。并開始不停地踢桌腿,老人擔心孩子受了傷要答應孩子的要求。這時王女士想到了“踢貓效應”,于是她對孩子說:“你這樣踢,不僅把家具踢壞了,而且自己也會受傷的?!焙⒆勇牶蟛磐W×四_步。
一、提防“踢貓效應”對兒童的危害。
心理上的「踢貓效應」,是源自一個故事:有個父親在公司被上司斥責,然后他將情緒發(fā)泄到兒子身上,兒子對此不滿,便狠毒地踢小貓,小貓嚇得跳到街上,影響了開車的司機,司機為了躲避撞倒路邊的小孩。
因此,“踢貓效應”意味著當一個人出現(xiàn)負面情緒時,他會選擇把情緒發(fā)泄到“弱者”身上,這樣就會形成一種惡毒的循環(huán)。如今很多孩子都處于負面情緒的控制之下,還容易陷入“踢貓效應”。久而久之,孩子很容易變得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最終在情緒失控的情況下做出不好的行為。
除此之外,陷于“踢貓效應”的孩子不僅會對他人造成傷害,也有可能在連鎖反應中對自己造成傷害,因此家長一定要警惕“踢貓效應”給孩子帶來的危害。
二、怎樣防止孩子陷入“踢貓效應”
1.引導兒童宣泄他們的情感。
兒童有消極情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而面對孩子的消極情緒,家長不要粗暴的壓制也不要妥協(xié),相反,要學會接受他們的消極情緒,并且引導孩子正確的宣泄自己的情緒。父母可以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家長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感到被理解時,他們的情緒也會逐漸平復。
2.培養(yǎng)移情。
要避免孩子陷入“踢貓效應”,家長還要積極培養(yǎng)孩子的同情心,讓孩子學會體諒別人的感受,這樣孩子就不會輕易地將自己不好的情緒轉嫁給“弱者”,而是懂得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移情型兒童傾向于將正面的能量傳遞給他人,同時,在連鎖作用下,兒童也會受到正能量的影響。在兒童情緒失控的情況下,“踢貓效應”就產(chǎn)生了,它會對兒童產(chǎn)生各種不良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多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同時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情緒,調整情緒,使孩子遠離“踢貓效應”。